近年来,淄博市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为抓手,多途径、多层次开展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2022年,全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151.28万吨,秸秆利用量147.01万吨,全市综合利用率达到97.18%,既实现了秸秆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部门、区县、镇办、村居工作责任,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召开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与禁烧工作会议,对全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足部门职责,健全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支持。中央财政资金总投资4100万元,在高青、桓台、沂源、临淄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资金用于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与禁烧工作。各区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淄博市抢抓数字农业改革机遇,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数字赋能秸秆综合利用全链条,集中扶持得益乳业、七河生物等秸秆利用骨干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智慧农机服务管理平台“找农机”小程序,入驻合作社168家,订单成交224单,作业面积达60671亩。
完善收储体系,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能力。一是扶持壮大收储主体。完善“企业+镇级收储中心+村级收储点+农户”收储运营模式,对配套完善收储点青贮池建设和设备购置予以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培育、引进各类秸秆收储运主体,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秸秆收、储、运、销一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全市现有秸秆收储运主体35家。二是构建完善收储网络。以35家秸秆收储运主体为中心,分区域、分作物设置收储站点,优化临时收储点布局。秸秆收储范围覆盖全市88个乡(镇)及街道,年收储量可达25万吨。三是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能力。充分用好农机购置补贴、秸秆离田作业补贴等相关政策,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资金9051.03万元,补贴机具13074台(套),配套玉米茎穗兼收机、秸秆还田机、饲料(草)加工机械等秸秆处理机械2178台套,区域内秸秆机械化离田收储能力不断提升。
结合优势条件,重点发展秸秆利用龙头产业。一是发展壮大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充分发挥畜牧养殖优势,以得益乳业、中化先正达等秸秆青储加工和肉牛养殖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秸秆养畜产业,全市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4.4万吨。桓台县与中化先正达集团公司合作,示范推广应用玉米高湿裹包技术,推广玉米高湿裹包技术8000余亩,推广玉米黄储技术7000余亩。二是培育发展秸秆基料化利用产业。创新发展秸秆基料化利用,让秸秆变身食用菌“培养基”。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杏鲍菇7000多吨,出口香菇菌棒1000万棒,年消耗玉米秸秆1万余亩。三是示范推广“种养转”一体化生态循环产业。扶持培育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生态循环农业企业11家,将农业产业链条进行延伸,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禾丰种业以作物育种为核心和基础,创新发展秸秆饲料养殖养菇、有机肥种植、养殖废弃物育虫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年产有机肥5000余吨,年处理秸秆4000余亩。(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