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三个迹象预示血管在变老
迹象一:活动能力下降,血管在变脆、变硬。动脉硬化会使血管腔变得狭窄,造成内脏或肢体缺血,从而降低身体的活动能力。比如以前走3公里才会觉得累,现在走1公里就累得不行了。如果是“三高”导致的血管老化、变硬,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反过来加重“三高”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坏,活动能力可能进一步降低。
迹象二:记忆力变差,说明血管堵塞。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栓塞等会引起动脉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嗜睡、记忆力差、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如果你觉得记性越来越差,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血管堵塞不仅会降低记忆力,还会引起肢体缺血或功能减退、脑梗,甚至造成昏迷或偏瘫。
迹象三:腿部肿胀,可能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指由于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一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因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易患该病。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动静脉瘘病变也可表现为肢体肿胀和代偿性浅静脉曲张。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人还会出现脚趾麻木、发凉、下肢疲劳、疼痛、间歇性跛行,此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尽早就医治疗。
血管不通,身体会“报警”
心血管病有时候确实不容易察觉,但是有些细枝末节如果能够尽早留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发病初期就鉴别出来,避免怠诊和误诊。
胸痛。有不少中老年患者恰恰是肩痛(以左肩、左手臂酸痛最为常见),以为肩周炎发作,其实是冠心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切莫只是贴上风湿膏了事,而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急性胸痛常见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如上呼吸道疾病、气管阻塞、肺泡膨胀障碍等,而心源性也较为常见,好发于心力衰竭患者。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不同,心源性患者在平卧时病情加重,而坐位或立位时减轻,多见于有心脏疾病史及体征的老年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常有异常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影扩大,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的情况。
晕厥。晕厥都是由于心搏出量减少或脑血管暂时性闭塞引起,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很快就可以恢复。心源性晕厥与一般的头晕头痛不一样。虽然患者在任何体位都可能产生晕厥,但是若在活动时发生晕厥,则要高度怀疑。主要伴随症状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可能还有短暂的心悸。用力是较常见的诱因,比如有些老年人用力解大便,出现类似的情况,都提示我们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
水肿。心脏不好或肾不好,都容易引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比如下肢特别是脚踝部,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首先出现于骶部。
打鼾。肥胖的朋友容易打鼾,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的患者也经常打鼾。研究发现,长期打鼾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要比不打鼾和偶尔打鼾的人高出数倍,因此需要注意。现在我们也把打鼾看作是诊断心脏病的一个依据。
如何测评血管年龄?
测评血管年龄,颈动脉超声最可靠。颈动脉是全身动脉窗口,而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建议30岁后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每年查1次;高胆固醇、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应每3~6月检测1次。
堵塞血管的五大元凶
暴饮暴食。有些人不加节制地追求美味,对各种高脂、高糖的食物照单全收,不仅吃得多和杂,且吃的又不规律。过多的脂肪摄入,机体无法消解,人不仅容易变胖,也使得血管里的脂肪沉积越来越多,更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长期熬夜。现在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延后。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讲,熬夜会使得机体释放出多种激素,刺激血管收缩,进而血液流动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情绪不好。性格开朗者的皮肤看上去很有光泽,而成天闷闷不乐的人,皮肤也往往更暗沉。其实情绪和精神状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外在,对心血管系统健康也是有影响的。研究发现,情绪与心脏有着密切联系,长时间抑郁和焦虑可以致使机体分泌一些对心脏有害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毒性。而如果能够足够地乐观和开朗,心脏也将免受其害。
烟不离手。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吸入人体后交换至血液中,这些物质对于正常的脂肪代谢产生干扰,并且破坏了血管弹性。另外,吸烟可增高血压和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运动耐受力。研究发现,烟民患有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的概率比非烟民要高得多,且更早发病。
缺乏运动。国内外无数临床研究都已证实,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运动锻炼可以反射性引起冠脉扩张,促进肌张力增加,降低血脂含量和减轻肥胖等,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在经过适度锻炼之后,也能够有效降压和改善糖脂代谢。
没症状的血管病更可怕
通常我们认为,生病了肯定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感冒了会打喷嚏,肠胃炎会恶心呕吐,心绞痛会胸部疼痛……但有些疾病的表现很“沉默”,一旦爆发,就像喷涌而出的火山,比有症状的疾病后果更严重。因此,对这类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疾病要提高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
适应性高血压。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会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不适表现。但适应性高血压就像“温水煮青蛙”,血压升高速度缓慢,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患者逐渐适应了这种升高,即使血压升到很高,也感觉不到疾病的存在。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对付这个“静悄悄的杀手”,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眼底出血、肾动脉硬化、脑血管破裂,最终引起高血压眼病、高血压肾病,以及脑卒中等并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日常需要监测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上了年纪、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生活不规律者。如果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更要经常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血压高不好,血压过低也不能忽视,都要及时进行调理。
无症状性房颤。房颤发病时心房会不规则乱跳、全身供血不足,大多数人反应较明显,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晕厥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有些人表现出是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人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极易被忽视,进而引起心衰,表现为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严重者可能造成致死致残性的脑梗。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房颤被称作无症状性房颤,它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所以发生中风或心衰的可能性更大。不少患者是发生脑梗后才发现有房颤,但严重后果已经造成,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
这四类是护血管高手
维生素K。这种维生素对于形成凝血酶原等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必需的,其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成年人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微克。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内脏、鱼类、蛋黄等。
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00毫克,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为每天200毫克,其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000毫克。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酸枣、猕猴桃等。
叶酸。叶酸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人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显示,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包括: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管的张力。成年人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α生育酚当量,成年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700毫克α生育酚当量。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和坚果类,如葵花籽油、核桃、花生等。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健康报、生命时报)
|
|
上一篇:净化空气 绿植不如通风 |
下一篇:冬至养生,暖字当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