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一亩建方的水田地里,挖了三纵三横约有五十公分的小沟,沟沟相通相连,里面放养观赏锦鲤、鲫鱼,中间沟上安置了网箱,进行养殖水蛭,四周空闲地里栽植上水稻。锦鲤、鲫鱼、水蛭、水稻共生,实现了稻田生态‘立体养殖’,让‘蛭同稻合’闯出高效。”6月10日,在郯城县敬伟家庭农场水蛭养殖场,场主陈敬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立体养殖”的做法。目前,水稻已栽植完毕,70万只水蛭已放入网箱,锦鲤、鲫鱼在水沟里尽情地游来游去。
稻田生态“立体养殖”,让“蛭同稻合”创高效是陈敬伟摸索试验的结果。陈敬伟是郯城县马头镇双兴社区东张林村人,今年50岁。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黝黑的脸庞透视出朴实。自幼生长在鲁南“鱼米之乡”,喜欢在稻田、河沟里逮鱼摸虾,抓泥鳅捉黄鳝,与水产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花了6000元的学费到外地学习了四天的水蛭养殖技术。回家后就感觉没有实践经验,光靠书本知识根本不起作用,要想把水蛭养殖成功,还得靠自己的实践经验慢慢积累。于是,陈敬伟就潜心钻研,大胆尝试,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掌握了集养殖、孵化为一体的水蛭养殖基地。
去年,他利用生态良性循环,不施肥不用药,发挥着生物链条的良性循环的巨大作用,让锦鲤、鲫鱼水蛭、水稻共生,实现水下种水稻,网箱养水蛭,沟内鱼在游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实施健康种养,且喜获成功,还较好地破解了水产养殖的“三大难”问题。即:水蛭、水稻共生,夏秋两季气温高,水蛭怕阳光直射水稻起遮光作用;喂养水蛭的田螺是天然饲料,水蛭靠食用田螺生长,漂浮物供锦鲤、鲫鱼生存,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生物链条环环相扣;种植的水稻及时净化水质,减少和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防止水蛭中毒和疾病的发生。
陈敬伟这一生态健康“立体养殖”模式,不仅改变过去单一种养路子,而且巧妙成功铺就“蛭同稻合”的致富路。两亩实验稻田,除去喂养的锦鲤、鲫鱼外,每亩收入水蛭四百斤、水稻五百斤的产量。按鲜水蛭每斤70元,水稻1.1元,每亩收入在3.3万元,创出了养殖高效的新路子。今年,陈敬伟信心满满又扩大种植养殖面积13亩,秋季将获得“多收入”。(高军 ) |
|
上一篇:罗庄区端午假期:非遗+文创,让传统技艺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
下一篇:临沭县公开竞标采购城乡环卫一体化塑料垃圾桶 |
|
|
|
|